新闻资讯

热点新闻  Hot News

【政策】青铜编钟非遗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青铜编钟非遗保护工作迎来重大政策支持。
“钟鼓齐鸣”复制乾隆龙
8月1日,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安排专人专车,一路披星戴月赶赴山西太原,将一套乾隆铜镀金双龙纹纽云龙纹编钟及乾隆金漆彩画云龙纹建鼓复制品入藏太原古县城文庙展馆。
青铜编钟非遗传承人项绍
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项绍清的指导下,任鲁豫、欧阳应霁与曾黎体验青铜编钟复仿制,寻找古籍中记载的曾(随)国君曾使用过的青铜食器。
随州编钟企业研制的“宋
9月2日,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采取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研制的“宋韵风华—大晟镈钟”(铭文:五声七音十二律二十八星宿)运抵在浙江嘉兴南湖历史文化景区,并举行“揭钟仪式”!
央视一套《非遗里的中国
7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在央视播出。西安外事鼓乐团作为新一代传承西安鼓乐的典型代表,携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采用国家级非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制作的
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调研
7月25日,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专题调研编钟文旅企业发展。他强调,要加强系统谋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旅游配套,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全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全部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非遗编钟”与“非遗钢琴”在武汉博物馆联合举办《一见钟琴》音乐会

2023-06-22 17:05  浏览量:2607次

为讲好中国非遗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近日,由武汉欧美同学会和汉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武汉博物馆、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一见钟琴”非遗博物馆之夜音乐会在武汉博物馆举办。来自随州的编钟与钢琴合奏《我的祖国》《九歌》等中国经典曲目,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为观众献上了一道绝美的音乐盛宴。

 

1-1.jpg


1-2.jpg


1-3.jpg

武汉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胡素文出席音乐会并致辞

 

这场音乐会是乐曲《一见钟琴》系列的首演,钟琴合奏,把两种乐器声音融为一体。编钟的悠扬声像波浪一样起伏,钢琴的清脆声似夏天清晨的吟唱;编钟与钢琴交错的旋律,像一场空灵的梦境之旅。特别是中国古曲《九歌》,舒缓的旋律结合强烈的节奏,钟、磬清越的金石之声与钢琴明亮的旋律结合,这“亦古亦今”的音乐美学,为现场观众展现了一场超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2-2.jpg


2-1.jpg


2-3.jpg

 

据了解,编钟和钢琴分别代表中西方的乐器之王。编钟是距今2400多年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之精髓。钢琴出现于400年前的欧洲,为西方乐器之王。现场演奏的编钟是由随州市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传承人项绍清大师制作,深度还原了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音色和特征;现场演奏的两架古董施坦威钢琴,由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提供。来自江汉大学音乐学院的副教授胡萍、青年教师刘熙、吴萌萌等人巧妙地将编钟、钢琴和传统名曲相结合,与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的艺术家们共同演奏和演唱了《我的祖国》《九歌》《春江花月夜》等经典曲目,编钟和钢琴两种乐器的声音巧妙融合,让现场观众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和交流。

 

3-1.jpg


3-2.jpg

 

两者合奏乐曲的尝试,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这种合奏,也为曾侯乙编钟出土地随州进行地域文化品牌开发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机遇。通过此次文化活动,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对传承发展中国非遗事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jpg

 

公司董事长项绍清介绍:此次将非遗编钟与非遗钢琴,融合为“一见钟琴”的文化汇演,是我们积极践行随州市委、市政府“编钟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也恰好呼应了随州市“神韵随州 一见钟情”的城市IP,将两非遗文化有机结合,既弘扬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根脉,又传播了随州国家级非遗编钟品牌。

 

5 - 副本.png